「資金控管」

百米衝刺比賽,哨聲響起,毫無保留的奔向終點。
萬米耐力比賽,考驗跑著的堅毅力、體力精準控制以及循環換氣的技巧。
萬米長跑也相似於長期投資,在漫長的存股路上,資金要精準控管得宜,能讓我們在市場上存活得更久。
我常說長期投資有三輕鬆:
第一、閒錢買股才輕鬆。
第二、恐慌買股更輕鬆。
第三、股息買股最輕鬆。
輕輕鬆鬆就從務實堆積本金開始。
今天要談的是,如何利用本業閒錢以及股息,來輕輕鬆鬆達成生生不息錢花不完的資金控制法。
有四招
第一招、用剩餘領息日來規劃。
第二招、用剩餘除息日來規劃。
第三招、用剩餘年初一月日來規劃。
第四招、用剩餘股利政策公布日來規劃。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填息有三段&epa=SEARCH_BOX
以上規劃法的原因,我另有在填息三段此文中談到其原理。
以下,我用剩餘領息日來規劃舉例。
目前距離明年拿到股息大約還有 10來個月,也就是約 200個交易日左右,假設目前閒錢剩 560萬。
560萬除以 200天,大概 2.8萬/一個交易日。
也就是說只要開盤當天有跌,就買進 2.8萬左右,以目前來看大約能買走一張左右兆豐金。
所以依照這樣的資金規劃,可以打到明年領到股息前,領到現金股息後又有活水可以繼續分批打。尤其是現在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屆時讓資金控管更能靈活應用。
千萬別為了買股票而硬擠出一張來參與市場。
要知道分散時間、分批價位也是一種分散策略,能長期地將資金不定期不定額的參與在市場均價上。
不定期是指:不知道哪天有跌,等有跌才買入,所以不定期。
不定額是指:因為進場資金是根據目前剩餘閒錢,以及距離下次規劃日的剩餘天數所計算結果,所以不定額。
這就是我用資金控管來實踐『生生不息、股息買股』的方式。
是不是很笨?我想應該是挺笨。因為很有可能因著股市強走多頭,我們無法順利在低檔買到大量,但是好處就在於金融股走空頭時,我們能用資金控管法,順勢往下買在市場均價上同時也降低成本。
不過有誰能保證預測市場呢?這種不定期不定額的做法,就是因應這種定存股而生。
要知道才 5%的投報率,就別佔用太多時間去看『什麼底、什麼線型技術以及甚麼籌碼面』,把時間拿去精進本業專心生活還比較實在。
所以存股兆豐只是一個以穩定定存,稍微抗通膨的心態來投資。別忘了初衷就是要以本業收益為主,務實投資為輔。
我喜歡將資金控管 SOP化,也就是找出一個能夠被複製的簡單方法,讓存股新鮮人來參考。而且當越來越多人懂如何在股票市場上做務實投資,就不會只懂得把資金往房市裡頭灌。
這樣對整體結構都有益處。

50+上班族該懂的事

在中國帶過3千人團隊、回台工作被嫌倚老賣老…職涯下半場想贏得尊重,50+上班族該懂的事
55歲是人生的決斷歲月。工作超過25年,但是一身武藝,身體仍硬朗,很多人不願意就此退休。55歲的工作者,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產業復甦,經歷過網路時代的洗鍊,他們會PPT,會Excel,能夠使用社群媒體經營事業,也敢於用破英文闖世界。55歲的工作世代,就像我在學校裡的教授講的:「是剩餘價值很高的一群,值得再回收、再利用。」但回收和利用的關鍵在於,當事者的態度。
半百的你,如果要有下一個職場生涯,要有以下幾個心理準備:

  1. 忘不了舊的過去,就不要去找新的未來
    過去的光榮成就,是過去的時空背景所造成,時空背景換了,就不要再提以前曾經有多輝煌。倚老賣老最讓人詬病,如果真的厲害,那建議自行創業,或者靠養老金繼續和自己的人生取暖走下去。
  2. 學會和兒子級的老闆一起共事
    人家是老闆,創業不容易。整個公司和事業的成敗是他在扛,不是我們在扛。有想法,選擇客氣地說出來,但,如果人家不需要我們積極的意見,就要尊重對方。不要因為對方年紀輕,一廂情願地怕對方吃虧,不斷叮嚀和說教。現在世代不一樣了,囉嗦跟嘮叨只會讓人討厭。
  3. 注重形象外表,呈現外在美
    注意一下自己的外表儀容,年紀可以大,但是要老的有形有款。要留意對方觀感。另外,與人溝通時,不要插腰,不要用筆去指指點點別人,儀態上要展現風度和謙虛。要記住,忘年之交,不好交,你需要特別進行自我管理。
  4. 學習新事物,新潮流
    人生智慧你已經有了,社會學識我們就要多學習。看看現在社會在討論什麼話題,不論是區塊鍊、大數據、AI、機器人學習,或者是抖音、追劇、打怪的主題,要能跟人聊得上話題。對話當中,記得去掉老人味,不要感慨民歌沒人聽,不要感慨花露水為什麼停產,不要把長輩圖傳給年輕的同事,大叔你要融入新世代。
  5. 把自己掏空,試著和別人學習,試著欣賞別人
    如果對方拒絕我們,試著去了解為什麼,下次就曉得怎麼避開。試著去欣賞對方的新觀點,試著去了解這個新想法是怎麼來的,去問他的動機和理由,這次知道動機和理由了,下次就曉得怎麼也讓自己產生新世代可接受的新想法。要知道,對方說話客氣,那只是代表尊重我們的年紀,不希望我們受傷。要追根究底,呈現出你真的很想知道背後原因的企圖心,你才會熟成之後又成長。

創業前後

Mr.Jamie

創業之前,我以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方向錯了再快也沒用
創業之前,我想像在產品發表會上風迷全場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連幾個同事聽不懂我講的
創業之前,我以為只要做出一個好產品,用戶就會自己上門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自己上門的都是同業
創業之前,我以為被 TechCrunch 報導就是跨出國際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那只是 GA 上的一個小山丘
創業之前,我以為我註定改變世界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要先改變自己
創業之前,我以為拿到數據就有商業模式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大多數據都是垃圾
創業之前,我以為我什麼都學得會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我什麼都不會
創業之前,我以為要靠 Growth Hacking 快速成長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沒有 Retention 都是白搭
創業之前,我以為很多人在用我的產品就是成功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終究要面對商業模式的挑戰
創業之前,我以為要不斷 Pivot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達到 PMF 才是重點
創業之前,我以為可以快樂的跟朋友一起工作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是經常和他們吵到面紅耳赤
創業之前,我以為登高一呼履歷就如雪片般飛來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要請一個人來面試都很難
創業之前,我以為募到資金就是一種成功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募到資金才是挑戰的開始
創業之前,我以為天下的創投都一樣,給錢就好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敗筆就是引入錯誤的投資人
創業之前,我以為企業創投可以促進業務合作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企業的業務部門根本不甩投資部門
創業之前,我以為管理交給專業經理人就好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根本沒有專業的經理人要加入我
創業之前,我以為財務就是做帳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財務是貫穿全公司的核心系統
創業之前,我以為一切操之在我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跪求人家都不一定賞臉
創業之前,我以為創業是種挑戰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創業是究極的試煉
創業之前,我以為我要實現夢想
創業之後,我才發現… 先活下來再說
創業很難,因為大家一開始都有錯誤的想像。到處碰壁後,才會發現要能有些成績,需要克服這麼多的難關、學習這麼多的知識與技能。但這也是創業美妙的地方,只要你能持續進步、進步得比別人快,那麼你就在成功的道路上。5~10 年後回頭,你會發現原來你已經走了這麼遠,成長了這麼多,到了你從未想像的地方。
加油,創業者,AppWorks 與我,會一直在這裡支持你。

[資歷] 講者頭像照片

從技術研討會的講者頭像照片,就能看出講者的資歷了。
初心者:
此級的講者通常都會放自己拿著麥克風演講的照片,以證明自己有演講經歷。不代表初心者不好,反之技術能力通常很強,只是在講者圈內還比較新。
入門級:
此級的講者通常是放形像照,最常見的是雙手抱胸、裝著西裝或其他看似裝逼的動作。這類的講者通常已經事業小有成,也在講者圈內有些名氣了,但也會想要用這類的照片說服觀眾他的專業性。
中階級:
此級的講者常常會放一些含公司或組織名稱的照片,他們已經有自己事業,但是收入又想更上層樓,希望透過這類的照片能有更多機會。
高階級:
此級的講者通常是放生活照,旅行照或是家人照等。此級的講者已經算老人,本業的收入也很高。出來演講對他們來說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大神級:
此級的講者通常是放卡通人物,你自己看看每個放卡通人物的,都是什麼樣子等級的大神。但這類講者通常脾氣古怪,有時候說話詞不達意,有時讓你覺得這人是北七嗎,BUT技術往往圈內最頂尖的,絕對要尊重這類型的講者。
參與了十年以上的研討會,也看著一些講者的頭像照片慢慢有了變化,才有此番體悟。但相信我這篇文章出來,各講者們應該會紛紛改頭像照片了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