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態度、你的覺悟、你的堅持,早已經決定輸贏了!

15歲的我,扛起了人生的第一包水泥!
當時我只知道我全身都在抖⋯放下水泥後,我的脖子、肩膀、雙手都是水泥粉~原來「水泥」是這個味道……
24歲,我抱起我的小孩!
我開心的在發抖,我猜想我的女兒應該會聞到我身上的水泥味~
原來「責任」是這種感覺……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人生中必然會有許多際遇、許多挑戰、許多難關…
但是你知道嗎?
「勝負」其實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
你的態度、你的覺悟、你的堅持,早已經決定輸贏了!

跟自己比⋯

我的工作態度越來越堅定~
我對家庭責任,早已覺悟~
我堅定著當初自己的選擇~
我知道這是我做得到的事,戰勝自己、別放棄!
自己的人生,自己認真過~
別牽拖、別敷衍、更別放棄!

泥作阿鴻

用功的當老師 不用功的當老闆

小學到了五六年級我領悟了一個道理,每天上學時認真聽講,放學後快樂的玩,幾乎都不寫功課,隔天讓老師打一頓我覺得這樣子很划算。
寒假跟暑假我也都不寫作業,每天快樂的玩耍,在那個時候我才覺得我的靈魂是真正的自由,然後開學讓老師打一頓,CP值太高。

徵室友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Taiwanese Student Association (OSU TWSA)

黃薇  · 4 小時  · [轉租/徵室友]哈囉大家好 我由於個人因素無法續住目前的2B1B apartment😭,所以想替我目前的優質溫柔天使室友徵一位生活習慣良好且好溝通的女生來接我的房間🔴月租:$563.5 (含水 電 冷暖氣) + internet ($35兩人對分)🔴地點跟房型:學校西邊的colony club,2B1B open layout, 房間一大一小的小間(如圖打勾處)🔴交通:停車免費,走路十分鐘可搭學校的MC和WC公車,COTA bus 31號也很近🔴優點:安靜,治安好,位在三樓,包裹完全不會被偷,冬暖夏涼,management好溝通,維修迅速,Kroger走路6分鐘到(我若非個人因素一定會續約的!)🔴家具:基本上我的臥室家具(twin bed 床架 書桌 床頭櫃 書櫃)可以*極低價*轉賣給妳,客廳基本家具(沙發 茶几 櫃子 立燈等)也已經都有~🔴時間:2022年4月開始住,但可以很彈性妳要2022年1-3月開始住也可討論~🔴需要照片或有任何問題非常歡迎私訊我

[李立強 美加雙城記 ]

https://www.xindemarinenews.com/m/view.php?aid=33610

話說,這大半年,美國港口擁堵和物價上漲,一直是熱點。
感恩節和聖誕節購物旺季來臨,物流更緊張了,到處都是缺貨和漲價的消息。
昨天,我去買汽車的空調過濾網,沒貨。店家說,這個型號全北美都沒貨,現在都堵在港口或者中國的工廠。
我只好買了個別的型號的,勉強裝上湊合用。
北美這輪供應鏈出問題,有兩方面影響,
一是對新鮮肉類水果蔬菜,雖然網上叫的厲害,但總體影響不大。北美農牧業發達,除了有的地方,華人超市蔬菜價格漲的特別離譜,譬如韭菜從兩三美元一磅,漲到七八美元。總體還好,有漲價,不是特別誇張。
第二類是日用品和工業用品,這一塊影響很大。如果你不需要這些產品,一點都體會不到缺貨的影響。如果真要用的,都急死了。空調過濾網,還可以湊合。要是別的汽車零部件或者工業用品,家居電器之類的,可能就麻煩了。
隨著形勢越來越糟,美國媒體和各方專家,都在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最新的進展,是一個物流公司創始人的推特引發的輿論。
瑞安·彼得森(RyanPetersen),是加州一家新創物流公司的CEO。他受不了這種供應鏈崩潰,21號,也就是上週四,他租了艘船,開出海,到洛杉磯和長灘港口實地調查。
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美國40%的進口,從兩個港口進來的。
那天,等待進港的遠洋巨輪數量,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79艘,而疫情前的平均等待數量是0-1艘。
大家對一艘巨輪的胃口有多大可能沒概念,我給點具體的數字:平均一艘遠洋巨輪裝載的集裝箱,需要8000輛卡車才能拉走。
所以,光拉完這些港口外滯留的79艘船的集裝箱,就需要將近60萬輛大卡車。把這些卡車全部連起來,長度有將近一萬公里!
大家想想這種物流堵塞有多可怕。
週五一早,他把見聞和自己的分析,發了一串推特,刷爆了網絡。
首先是觀感的巨大反差。
大家以為這兩個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現在應該是熱火朝天,7X24的工作狀態,把美國從物流崩潰中解救出來。
但瑞恩看到的卻是,港口冷冷清清,處於停滯狀態,他花了三個小時穿梭往返港口每一個碼頭,看到只有不到10個集裝箱在卸貨。
數百台起重機,但只有7台在運行,而且似乎運行得相當緩慢。
之前,卡車司機投訴港口工人,尤其是起重機操作員,受工會操縱,拿著幾十萬美元的年薪,卻幹很少的活。
但板子還不能打在起重機司機屁股上。
起重機不乾活,是因為港口已經堆滿集裝箱,卸下來的集裝箱,無處可放。
所以,真正的瓶頸,不是卡車司機或者港口裝卸能力,而是港口的集裝箱貨場已經滿了。不管裝貨的集裝箱,還是空集裝箱,都沒地方可以堆放了。
這是導致整個物流鏈崩潰的瓶頸(bottleneck)。
但當瑞恩深究,集裝箱爆滿還只是表象。
按理說,貨場滿了,只要有卡車,就能源源不斷的把港口的集裝箱拉走,為何沒有卡車來把這些堆積如山的集裝箱運走呢?
因為卡車缺底座(Chassis)。
當瑞恩繼續調查,發現一個很詭異的死循環。
如果卡車司機的底座上,沒有集裝箱,可以去港口貨場裝貨。
但如果車上裝了空集裝箱,對不起,哪個貨場都沒法讓你卸下空集裝箱,因為港口和附近貨場都已經爆滿。
疫情後,海運運費暴漲,貨輪卸下集裝箱後,本應該將空的集裝箱拉回中國去裝貨。但船等不及,空船駛回去了,把大量空集裝箱放在美國港口。
空集裝箱越來越多,直到把港口附近的貨運場都堆滿了。
空集裝箱無處可去,貨運公司和司機,只好把它們放在卡車底座上。譬如,一個貨運公司的所有底座,就被450個空集裝箱佔據了。另一家卡車公司,每一個底座上,都放了3個集裝箱。
底座都被佔滿了,卡車司機沒車可用,只能乾等。
有人會問,貨場和卡車司機為何這麼傻,把集裝箱卸下來,隨便找塊空地,放在地上不就行了嗎?
核心問題出來了,還真不行。
因為長灘市政府有規定,不能把集裝箱隨便堆放在空地上,必須有專門的貨場放置集裝箱,不管是空的還是有貨的集裝箱。而且,貨場集裝箱只能堆兩層,或者8英尺高,不能再堆高了。如果貨場把集裝箱亂放,或者堆放超過兩層,貨場就會被關。
就是這一條規定,卡死了貨場的脖子,導致他們只能把無處可放的空集裝箱,堆到卡車底座上。
當越來越多的集裝箱,佔滿了卡車底座,卡車就找不到足夠多的底座,去港口拉貨。
當港口卸下來的集裝箱沒有及時運走,越堆越多,港口的起重機只好停下來,等待卡車來拉貨。
當起重機停下來,遠洋巨輪就只好在港口外海拋錨,等待起重機重新開動。
整個海運系統就堵死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負循環,瓶頸,不是港口的起重機,也不是工人,更不是卡車司機,而是貨場的容納能力。如果不能把導致負循環的瓶頸解決,這個供應鏈將崩潰。
瑞恩說,如果任由這個負循環繼續發展,情況只會一天比一天糟糕,比2008年引發金融危機的雷曼兄弟倒閉還要危險。
港口擁堵問題可不能靠政府印錢解決,所有實體公司都會倒閉,全球經濟將崩潰,依賴全球化的國家,經濟都會遭受重創。
怎樣解決?瑞恩給出了5條建議,
第一,立即發佈行政令,取消長灘市和洛杉磯市對貨場限制堆放層數的規定,從兩層增加到六層,釋放堆放空集裝箱的空間。這一招,將釋放上萬輛拖車,讓他們能馬上就去港口裝貨,拉走堆積如山的集裝箱。起重機和港口才能重啓。
第二,然後建議徵用國民近衛隊和軍隊的拖車,到美國所有大港口,去拉貨。
第三,政府在港口100英里範圍內,新建能接駁鐵路的大型的臨時貨場(500英畝)。
第四,要求鐵路列車將集裝箱拉到新的臨時貨場,而不是千里之外的達拉斯等大城市。這樣火車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往返,將港口積壓的集裝箱都拉走。卡車再從臨時轉運點拉貨,不需要都堵在港口。
……
瑞恩在22號早上發佈了這一串推特,引發大量轉發評論。
當天,長灘市就發佈了新的行政令,將2層的限制,提高到6層,臨時規定立即生效,有效期為90天。
很有意思的是,這個規定已經實施很多年了。市政府對集裝箱必須限制兩層的理由是:「為了管控對周圍地區的視覺影響」……
後疫情時代,美國的港口大堵塞,供應鏈崩潰和物價猛漲,很多人在問,市場是不是失靈了?資本主義是不是在應對這些挑戰已經無能為力?
當今世界的供應鏈,是一個超級複雜的網絡,堵塞涉及中美等很多國家,鏈接全球的卡車、火車、港口、卡車司機、起重機司機等等,我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首先是僵化低效的官僚系統。
就跟新冠病例追蹤和防控一樣,從CDC到地方,在每個地方都出問題,導致整個系統失靈,防線形同虛設。
港口的擁堵已經有一年了,現在越來越厲害,從總統到加州州長、紐約州長,都在處理。但除了喊口號,沒有給出強有力的措施和方法。
這個案例,最讓人意外的,並不是瑞恩找到港口擁堵的死結,而是全美的供應鏈,居然能被這麼小一個地方規定卡死。更意外的是,大大小小官僚,一年時間,居然沒能找到原因。可見從聯邦到地方和港口管理方,有多麻木,行動有多緩慢。
第二,過度管控對生活和經濟的負面影響。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說過美國和加拿大多個案例,從後院養雞、種菜,到草坪修剪,籬笆高度,到開設工廠,雇傭司機,勞保薪資休息,都有浩如煙海的各種規定。
法規健全,保障了福利和安全,當然是好事。另一方面,就像這個限制集裝箱只能堆積兩層的規定一樣,也造成了巨大的拖累。
中國在走向現代化和規劃化,各種法規越來越多。希望掌握度,法律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細越好,社會的活躍度需要適度的空間,模糊地帶。
第三,對全球化,和高度依賴消費以及全球分工的深層次反思。
北美對全球供應鏈的依賴到什麼程度?
去年讀到過一個媒體分析,對美國郵政和快遞行業,極其廉價的運費的分析。從中國萬里迢迢,運來一個馬克杯的成本價,都低於在街道對面的小企業去做一個。
是不是很荒謬?中美年青一代,身體差不多,教育差不多,技能不相上下。一個杯子,為何要去中國買?而不是在當地造。
顯然,有地方出問題了。基於古典經濟學分工和自由貿易的經濟理論,在經受挑戰。
一個杯子的成本,除了材料、人工、運費,還有中國的環境成本、對美國本地就業機會的剝奪等等,這些在全球化的公式中,是被忽視的。
在全球化案例中,波音客機是最佳的案例之一,一架飛機需要多少零件,在全球多家國家協同完成一架飛機,這是全球化的驕傲。
但現在變成噩夢了,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估算,美國製造商現在平均要等92天,才能將零件和原材料組裝成產品。
美國是最依賴全球化的國家,這一次的打擊最嚴重。
無論是飛機,汽車,還是電腦、傢具、服裝,都完全依賴全球供應鏈。沒有全球供應鏈,美國人可能連碗筷刀叉都買不到,這不是開玩笑。
另一面,全球化也培育了強大的消費主義趨勢,我經常感慨,隨便打開一個美國中產家庭的地下室,都能重新裝備另一個國家的一個、甚至幾個家庭。
這種模式必須依靠一個高效而廉價的生產基地,過去半個多世紀,東亞以及中國,撐起了這股消費主義浪潮,也將中美兩國深度捆綁。
但這種生活模式,和社會運行模式,在疫情後,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戰。
北美港口擁堵,超市越來越多的空貨架,中國的拉閘限電和產能限制……這些都跟同一件事有關: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和收縮。
全球化的成本,不應該只用金錢計算,沒有被計入的成本,如能耗和污染,不公平就業的代價等等,都在逐漸體現出來。
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這是中美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
譬如中國的原油消耗,發改委曾預測,2020年,進口原油為2億噸,實際上是2016年,中國的原油進口就達到了3.6億噸。
全球原油生產增速只有1%,而中國的進口增速是10%,是產量的十倍。其他原材料需求增速也是類似趨勢。
中國進口那麼多原油,那麼多鐵礦石,並不全是給自己用的,相當一部分做成各種產品,賣給了美國人、歐洲人。
顯然,世界沒法滿足中國無限制進口石油、煤炭和鐵礦石,去擴大產能。
我們能做的,可能就是減少一點消費慾望。從這個角度,美國目前的供應鏈擁堵,可能也是件好事,能迫使美國人少買東西,少花錢。

做好自己吧!

Reta Ku

現今社會只有自私沒有什麼情分
在金錢與利益
看到人性醜肉一面
所以對別人好是應該的
以後在發生任何事
我會對鏡子說話
不能在犯下錯誤
(誠信與信用)現今社會不管用了
還是修養自己,做自己開心的事
做好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