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主機硬碟不夠用了 多買了1T
想不到小小的主機 可以同時裝上兩顆硬碟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辦公室和機房要整個搬遷,找我們去規劃機房 2
辦公室和機房要整個搬遷,找我們去規劃機房
前幾天有個XX單位找我們聯絡,說辦公室和機房要整個搬遷,找我們去規劃機房、Wifi、Server,
問了一下,機房很小,三個機櫃,沒關係這簡單。
Server 要買什麼?沒概念,也不知道他們現在用的 Server 是什麼。
Wifi 需求很簡單,辦公室全區都要有訊號覆蓋。
.
看起來好像都很簡單?
.
錯了,到現場看他的 AutoCAD 圖(新址),辦公室至少300坪,
Wifi AP 隨便抓都超過30 台,水平佈線是弱電廠商做的,
「那你 Wifi AP 後面還要佈有線喔」「這樣啊」
「水平佈線工程已經執行了嗎?」「不知道欸」
「有機會追加佈線嗎?」「要問問看欸」
「那你們裝修進場了嗎?還有機會埋管嗎?」「不知道欸」
「你有水平佈線的設計圖嗎?」「沒有欸」
「那你們什麼時候要搬家?」「1月」
.
.
.
那你完蛋了吧我想….
.
.
.
1月搬家,現在才找我們,資訊人員一問三不知,網路將來不是你們管的嗎?為什麼不從設計階段就插手管網路,而是等別人做爛了再丟給你管呢?
.
.
.
查了一下這個單位的組織架構圖,答案很清楚了,沒有資訊處,
資訊人員編制在行政或打雜部門下,難怪講話沒份量,執行沒權力,
搬家是總務處(or 祕書處)的事情,沒人在乎你資訊人員的專業,
網路和電話隨便發包給弱電做,設計圖也沒跟資訊人員討論過,
資訊人員收到的永遠都是過時和二手資料,等到總務不會做的時候(例如Wifi 不曉得怎麼買) 才想到要找資訊,
等到找資訊的時候都太遲了….
至於上面提到的 Server 和機房都是一樣的慘劇,就不多說了。
.
.
.
所以說很多時候資訊基礎建設會做得爛,從組織架構開始就有問題了,
至於資訊人員該做的事情呢?上面說過答案了,
「為什麼不從設計階段就插手管網路,而是等別人做爛了再丟給你管呢?」
.
.
.
所以我雞婆/機車不是沒原因的,因為我不想等到事情爛掉才叫我接手。
RUN
Thats a power couple
隨著NV 30系顯卡的上市,許多支持GPU加速的軟體也紛紛更新了對於安培架構的支持。比如著名密碼破解軟體Passcovery就是如此。
桌電的M.2 SSD散熱,要注意M.2的位置
桌電的M.2 SSD散熱,已經買的早期M.2 SSD已經來不及了.未來要買要注意M.2的位置
文書機沒顯卡的沒關係.有顯卡的注意下列
不論桌機還是筆電,都要了解一下內置的配置位置.這樣電腦使用起來才容易達到高效能,省電,少故障.
例如 ASUS TUF-H310-PLUS-GAMING 這個M.2就是在處理器和顯示卡和記憶體中間,裸裝.如果處理器和顯示卡效能好一點.那m.2就容易過熱故障
例如微星MPG-Z490-GAMING-PLUS 雖然在同個位置.但他有內附散熱片,不過上述兩張板子價格差很多.建議還是自備散熱片
比較後來研發的位置就會改放置到顯示卡的另一邊
例如ASUS TUF-GAMING-B460M-PLUS 不再記憶體和處理器和顯示卡中間,同時具備散熱片
這樣就不容易發生m.2過熱故障
不論桌機還是筆電,都要了解一下內置的配置位置.這樣電腦使用起來才容易達到高效能,省電,少故障
Koji Yang
感謝分享說明,前些天自組了一台新電腦,首次使用了m.2 ssd,買了才發現技嘉的b550m-ds3h安裝位置也是在顯卡與cpu中間
當時也是有到底需不需要安裝散熱片的疑問,後面看網上資料表示還是安裝比較好
中、小企業外購ERP,是上策。
大企業則通常相反。
例如:人壽保險、產物保險、鐵路局、航空公司、銀行、船公司、臺電、臺肥、臺積電、漢宇彩晶、美國天然氣公司National Grid、德國連鎖量販店Lidl、荷蘭汽車出租商Leaseplan、美國前第一大藥商FoxMeyer、美國前珠寶商Shane Co.、普利司通輪胎……務必由自己的IT人員開發自己的資訊系統。
如果硬要迷信外來「國際級」軟件商或「頂級」顧問,放棄自己的現有信息系統,購買「來自德國,全球最強的」DVD,硬套用在自己的大型企業的話,其通常下場是:
1、體質強的,長年在「高薪急徵MM、FI……模組顧問與人員」。
2、體質差的,直接倒閉。
3、斷尾求生,報廢DVD,回頭運轉自己開發的系統。———大企業必須自行從事資訊建設,而非外購或委託軟體商(或顧問)開發(或所謂的「輔導、導入」),
其理由是:
※ 無現成可用的ERP軟體。
※ 全世界最瞭解自己業務的人,是任職於該企業的職員,不是外來「無敵」軟體商導入團隊,不是外來「超級」顧問團。
※ 自己開發,無須交接,無縫永續維護、擴張。
Telltale
蔡宗城
【#Monitoring】#Netflix 推出包山包海監測系統 #Telltale半夜被 On Call 電話叫了起床,心中雖然還在納悶到底是真的系統有問題,還是只需要調整一下監測的閥值,就在思考的過程中一邊查看訊息跟 Dashboard,時間也一分一秒正在消逝中,這應該是所有 On Call 工程師都有遇過的情況,太多的 Alert,太多的 Dashboard,太多要維護的服務;Netflix 內部的串流團隊需要一個可以快速分析和發現問題的監控系統,也就是說內部的 Node 團隊需要開發一個系統,讓一小群人可以透過它來駕馭一整個大系統,就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之下 Telltale 被開發了出來!Telltale 想要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所以著重在於使用鮮明的顏色來讓人可以一眼看出有沒有問題發生,而且只顯示出最相關的上下游資訊,利用之前已經提過的眾多開源工具來幫忙 Telltale 有效地發揮作用,例如 Atlas (Telemetry Platform),Mantis, Nimble…等;利用通知工具時除了單純地發出訊息之外,也會把後續資訊提供在通知內,並且將處理狀況更新在其中,同時也會做到事件管理 (Incident Management) 跟 部署監控 (Deployment Monitoring),看來 Telltale 什麼都做到了,只是其實這篇文章提到的架構相當的龐大,感覺不是單純把 Telltale 拿來用就可以了…▍ 原文:https://netflixtechblog.com/telltale-netflix-application-monitoring-simplified-5c08bfa780ba